崩大碗是香港人熟識的名字,它原來還有:地錢草、馬蹄草、半邊月、酒杯菜,以及積雪草等名字。
家中這盆崩大碗,是那次小學裡的中草藥園攪開放日,參觀後得來的小禮品,想不到竟然沒有死去,還可以長出很多新葉來。更甚者,是長出了很多花,實在令人太高興,也算是個小小的奇蹟。
不過,這些原生長在溝邊或田埂路旁的匍匐草本植物,給它搬家在小小的花盆裡生活,長遠來說,咱絕對相信,一定不會有甚麼好結果!
崩大碗性味苦、辛、寒,入肝、脾、腎經,其功效為清熱利濕,消腫解毒。
煎藥的方式不同,崩大碗對濕熱黃膽、尿道結石、肝臟腫大等都有療效。而最方便莫過於對中暑腹瀉的治理方法,只要將鮮葉搓成小團,嚼細後用開水吞服,大約服用一、二團便見療效。哈哈,下次大熱天時行山,急救包內可能亦要把它帶上。
酒杯菜,是否與這個造型有關呢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