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

果然是一間船屋

     

 


船屋,不要以為只有在喀什米爾首府斯里那加(Srinagar)的黛湖(Dal Lake)上才看得見;吊腳樓,也不要以為只有鳳凰沱江江畔才配得上。原來小島上也有船屋,也有吊腳樓,而且彼此相依,共侍一家。沒有想過吧!


不過,這些船屋絕沒有黛湖上的船屋浪漫,它沒有清明的湖光山影環抱,舢舨倒有幾只相伴。從狹窄的水泥路走過,絕對不會想像得到身旁的房屋本來就是浮家泛宅的漁船。俯身蹲下,才見得到架起房子的原來是完完整整的船底部份。

嘿,漁船竟上岸,化身成屋舍!但從外邊走過,卻又完全察覺不到。


       


船屋的對面,相隔著狹窄的水泥路,是架在海邊的吊腳樓。當然,也請不要跟鳳凰的吊腳樓來相比,這裡沒有大紅燈籠高高掛,更沒有沿江數不盡的客棧。這裡,只有一對年老的捕魚人家為你細訴從前。


      


跟大澳的棚屋相比怎麼樣?但也請不要相比,因為這裡叫澳仔,那兒稱大澳,澳仔跟大澳就是蚊跟牛相比。大澳的棚屋廳堂、廚房、沐浴間樣樣俱全,但澳仔的棚屋面積要細得多,部份只作廚房與澡間之用

四十多年前榕樹灣內停泊了不少漁船,其後漁船陸續破舊,不可以繼續出海作業,漁業亦相繼式微其中四戶船家取得附近居民的同意,將舊船拖上岸邊,以船身作地基,四周圍以木板建成寮屋居住。

幾間船屋並排而建,在屋前舖上水泥路,在海邊再架起木樁,建成吊腳平房。船屋加上棚屋,最高峰時,曾住上三十多人


澳仔的船屋現只餘下一間還可以見到完整到船身,其他的早已朽壞掉了,但它有它的歷史,它有它的味道,所以八十九歲的老伯伯始終不離不棄,繼續與它厮守終身。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