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

讓我們稍歇一下 細味從前 (一)

記憶中的筲箕灣,有很多依山而建的木屋區,亦有很多傍水而居的水上人家。但今天的筲箕灣,已完全改變了當日的模樣。

正如其他的地區一樣,她不停地,不斷地在改變。改變之多,住在這裡的人或許是沒有興趣去回想一下,或許是無暇去瀏覽一下。但如果在營營役役的生活中留點空間,讓自己稍事歇息,靜觀一下周遭的環境,總會驚訝於她的改變!再細味從前,一些不再存在的人、事、物,也許會帶來你我一點美好的回憶。

柴灣道口,那一處長滿野草的山頭,就是我出生成長的地方——愛秩序村。但這以往常常掛在口邊的名字,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認識,還有淺水碼頭村、成安村、教民村及聖十字徑村等,這許多的名字,再不會在筲箕灣的街道圖上見到。

愛秩序村村口,馬路的另一邊,是另一處我熟悉但已不再存在的地方——嘉諾撒學校舊址。現在該處部份改建為交通繁忙的馬路,部份闢為長者及兒童的休憩場地,腦海很艱難地才能隱約勾畫出從前的輪廓來。今天,就讓我在這兒稍歇一下,憑著模糊的記憶,描述一下以前這個地方的人和事。

嘉諾撤學校曾在筲箕灣區頗具盛名,相信很多「老」街坊仍會記得起她。但嘉諾撒夜校,就要我們這些在那兒唸過書的校友,才知道她的存在。這間夜校,年輕時求學沒有特別感覺,但當多年後回想起那漫漫的十載夜校生涯,才覺得她跟其他夜校原來是如此地不盡相同。

七十年代初,曾在那兒唸書,那時她仍是一間英文專科夜校,後期才改為全科夜校,大約唸了兩年半吧,老實說,智識沒有增進多少,但那種「做學生」的感覺,在以後的夜校生活中就不曾再遇到過。

她跟普通學校沒有多大分別,但因為她只是一間夜校,在感覺中就有點異樣。上學前學生要在操場排隊、唸經、聽訓話,這本是教會學校的平常事,但在夜校就顯得不平常。還有,上落樓梯要守秩序、不可隨意交談,老師、修女會在上下課期間,站在梯間視察學生的行為,發覺有甚麼問題便會叫你停下傾談兩句。記憶中,部份同學都不想跟她們對話,因為她們希望學生學好英語,隨時隨地都會給我們學習的機會,但一些英語不靈光的同學,例如我,為避免跟她們直接對話,會盡量循規蹈矩,不敢喧嘩吵鬧。但話說回來,當中其實絕大部份都是守規矩的好學生;而這夜校的秩序、紀律,相對很多日校,委實勝過不知多少倍。




1 則留言:

patrick 提到...

http://www.uwants.com/viewthread.php?tid=8049211&extra=page%3D2&page=159